2006年最佳科幻小说集序言(下)
创作概况
即便编辑了这本选集,但我们还是觉得无权评价中国科幻的年度发展。原因相当简单。首先,我们没有看全所有作品。其次,对作品的评价见仁见智,我们的看法,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阅读偏好。因此,以下的一些个人化的评论,仅出自笔者的个人想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2006年的中国科幻创作继续在题材和手法方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看作家稳健发展,新作家注重探索。在长篇创作方面,刘慈欣的《三体》,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积累和生活积淀的一个总结。一些读者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的出版,是一次伟大的突破。“中国读者将永远记住2006年这个属于大刘的年份。”
我个人认为,阅读《三体》其实就是阅读刘慈欣以往所有创作成就之大成。小说秉承了他从虚拟化的现实进入具有现实感的虚拟这样的基本建构方式。他笔下的文革,是虚拟的文革。读者更多发现的,是文革的魂魄而不是真实的场景。随后,故事高速跳跃,掠过当前,进入未来。刘慈欣式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再度从中体现出来。小说中琳琅满目的科幻细节和玄想,象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其中的每一个,都可能发出整整一部新的长篇小说。
王晋康也继续带给我们新的阅读惊喜。《终极爆炸》是一部继续体现作家世界关怀的作品。王晋康对中东的热情,可以从前些年的诸多作品中找到。但《终极爆炸》的叙事更加流畅,也作品继续保持了作者关注科学与伦理、科学与人生的独特追求。换言之,王晋康的科幻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某种文化遐思和道德启迪。
技术科幻“三套马车”中的何夕,也在2006年提供了有质量的作品。《我是谁》仍旧沿袭了何夕小说的基本行文方式:让技术和反思相互缠绕。你无法确认作家思索的到底是哪一个,是技术呢?还是人的自身?当然,这里所说的自身,不单单是作者。
老牌科幻作家星河,2006年也仍然在继续以往的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就连作品所服务的“大众”,也仍然聚焦在大中学生。他的小说《无险不冒》,是集网络科幻、正义战胜邪恶主题的大成。
在上述传统叙事作品之外,不满足于遵循传统的作家,进行了若干创新尝试。
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借助超人缔造了某种黑色幽默的氛围。潘海天的《江湖,你算一个裘》尝试了复线写作。查羽龙的《血鹦鹉》,借助“古龙式语言”制造出与武侠小说之间的互文状态。在极端破坏类型模式的尝试上,最应该提到的是一系列“寓言式写作”。飞氘《去死的漫漫旅途》试图将《百年孤独》之类的经典导入中国科幻,语言和叙事都独具特色。韩松的《乘客与创造者》,继续探索中国当前的现实如何被变形浓缩转换到一个虚构的事件时空。长铗的《昆仑》企图再造“偃师”神话。而陈楸帆的《宁川洞记》尝试了全文言写作。遥控的力作《无中生有的三个故事》,可以从多重角度解读。我把它当作一种观念小说。应该说所有这些尝试都相当有益,也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在迈向多元化方面的积极脚步。
总体上看,2006年中国科幻呈现出平稳发展、多元并存的局面。期望在来年能有大的突破产生。
科幻理论研究
最近10年出现的科幻“理论研究热”,在2006年仍然持续升温。杨实诚发表在《科学时报》上的两篇文章,深度分析了科幻对文化和文学的冲击力,很值得细读。《文艺报》也对科幻情有独钟,其中刘秀娟和韩松与我的《寻求科幻小说的新突破》,试图从文化角度探索科幻文学的未来走向。也提供出另一些思维路径。此外,台湾地区科幻研究也正在走向成熟,为此,我们选择老科幻作家黄海的一篇文章作为内地读者了解台湾科幻情况的索引。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主题的前提下,笔者于《光明日报》上发表短文,肤浅地讨论了科幻小说与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西方科幻文学中常常出现的“边疆拓展、越界、渎神、最后的审判……”等文化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常见。而在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中人类发展的井然有序、在郑文光《飞向人马座》中那种大同世界、在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和王晋康的《生命之歌》中那种对不公正秩序的强烈反抗、在刘慈欣《中国太阳》中将人的自身需求与社会要求的融合……所有这些优秀中国科幻作品中,都饱含着对公平、正义、和谐和大同的企望。对科幻小说中文化特征的研究,可能是未来本土科幻分析的一个重点。
来自肖洁的感谢
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给科幻小说带去了积极的动力。但是,生活中常常存在着不幸。这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所培养的第一届科幻方向研究生肖洁,在通过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查出身患白血病。此后,整个科幻界、儿童文学界被全面动员,为肖洁的康复进行捐款。
钱来自一位位不知姓名的读者。有大中小学生,有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一些人还寄来了他们第一次的工资、他们在一生事业中最辉煌时期留下的照片、诗歌。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爱心拯救这位热爱科幻文学的研究生。许多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参加了捐款者的行列。他们中的一些人捐出了整整一本、甚至两本书的稿费!
科学院院士也在捐款者的行列之中。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位和我们素不相识的台商的10万元主动捐助,极大地缓解了我们为拯救肖洁所承受的财政压力。
现在,肖洁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骨髓移植,进入漫长的康复期。她要我们在这里,向所有帮助过她、在内心中祈祷、祝福她早日康复的朋友们转达她的衷心感谢。
我们这些肖洁的同学朋友,从这件事情上深深地体会到,科幻文学这个大家庭的亲密和温暖。也许,这才是2006年最值得纪念的事情。
2007年的元旦钟声正在敲响。一个全新的未来世界,正等待着我们。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祝福你们在来年生活和工作都能获得丰收。我们明年再见!
试阅到此结束,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正版文献。如因学习需要阅览全文,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