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从20世纪初开始的华语军事科幻小说创作,可知军事科幻和任何类型文学一样扎根于时代土壤,每个时期的军事科幻都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现实。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当时的中国军事科幻也只能使用外国作家写烂的题材,并无创新。越接近当代,中国科技实力越强,中国军事科幻的题材越丰富,越具有原创性,成就日渐可观。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青少年教育层面,都迫切需要一批既吸引观众,又能扬我国威、军威的军事科幻作品。希望我国的军事科幻和军事科技一样,早日跻身于世界前列。
60
2016 年第 2 期 ( 总第 86 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Journ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
军旅文艺
华语军事科幻创作述评
郑 军
(北京 100081)
摘 要
:梳理从 20 世纪初开始的华语军事科幻小说创作,可知军事科幻和任何类型文学一样扎根于时代
土壤,每个时期的军事科幻都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现实。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
先进水平,当时的中国军事科幻也只能使用外国作家写烂的题材,并无创新。越接近当代,中国科技实力越强,
中国军事科幻的题材越丰富,越具有原创性,成就日渐可观。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青少年教育层面,
都迫切需要一批既吸引观众,又能扬我国威、军威的军事科幻作品。希望我国的军事科幻和军事科技一样,早
日跻身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 :
华语 ;军事科幻 ;创作 ;述评
中图分类号
:I0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674
–
5302(2016)02
–
0060
–
10
一、对“军事科幻”的界定
本文尝试梳理从 20 世纪初开始的华语军事科幻
小说创作,内容涵盖晚清、民国与共和国各个时期。于
当代而言,会同时涉及大陆及港、台地区,所以将
讨论内容命名为“华语军事科幻”。
在展开叙述之前,先要界定什么是“军事科
幻”。战争情节为读者和观众所喜爱,许多科幻作
品都有战争场面。但如果把《阿凡达》或者《终结
者》之类的作品算成军事科幻,那么外延就过于宽
泛了。这些作品主要描写外星人或机器人,里面的
军事描写乏善可陈。甚至如科幻片《星球大战》,交
战双方排成冷兵器时代的阵列,互相投掷高科技武
器,情节十分古旧,很难把它们作为严肃的军事科
幻来分析。
笔者在这里给军事科幻下个定义 :以探讨军事
技术以及未来战争中战略、战术发展为题材的科幻
作品称为军事科幻。交战双方必须都是人类,而不
是外星人或者机器人这样的非人行为主体。且不用
说“外星人入侵”或者“机器人造反”这些事情有
无可能,即使可能,人类与这些非人力量之间是否
会发生“刀对刀,枪对枪”的战争,也是个未知数。
例如,同为英国作家 H.G. 威尔斯的作品,《使
世界获得自由》设想原子武器投入战场后的情形,甚
至设想国际社会因为核武器之恐怖,建立起核军控
机制,共同制裁偷运核原料的战争狂人。在小说发
表的 1913 年,这些预言十分超前。物理学家西拉德
受这本书启发,在 1934 年计算出可控链式反应方程
式,并于 1939 年请求爱因斯坦游说美国总统罗斯福
研制原子弹。一部军事科幻小说直接影响了历史进
程。
然而,《两个世界的战争》(又译《大战火星
人》)虽然也有战争场面,不过军事技术只是次要的
情节元素,外星人才是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去描写的
题材。所以,前者是军事科幻经典,而后者不是。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光立在《论 21 世纪美国
太空科幻小说与军事科幻小说的繁盛》一文中,也
将“军事科幻”与“太空科幻”(基本是有战争情节
的太空科幻)作了区别,认为两者“最大不同点就
在于前者融入了当下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概念”
①
。
————————
收稿日期 :
2015
-
07
-
04
作者简介 :
郑军,科幻作家。
① 朱光立:《论 21 世纪美国太空科幻小说与军事科幻小说的繁盛》,《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 年第 1 期,第 87 页。61
当然,这样定义军事科幻是否准确,大家可以
研讨,本文仅将它作为选择评述对象的标准。除了
题材之外,笔者还将讨论范围限定为正式出版物。在
今天,虽然国外不时有描写“美俄大战”“中印战
争”之类的军事幻想作品出现。但由于审读方面的
管控,国内很少有类似题材的正式出版物,倒是在
网络小说世界中能够看到不少此类作品,笔者在本
文中暂不分析这些作品。
二、晚清军事科幻
1900 年后,清政府痛施新政,铁路、电报、电
灯等新事物被大量引进。1905年又废科举,办西学,科
学从此成为显学。这些社会变化带来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波科学传播高潮。知识界不仅大量译价国外科
技名著,也翻译科幻小说。国内文人受这些作品启
发,开始科幻创作尝试。1904 年,荒江钓叟发表《月
球殖民地小说》,被国内科幻界公认为中国第一篇原
创科幻。
从本篇开始到清代结束,短短几年里出现了
一大批文言写成的科幻小说。不少作品都有战争描
写。《月球殖民地小说》便已经在描写飞艇在战斗中
的作用。但并非全篇重点。稍早两年,梁启超在未
完成的《新中国未来记》里,设想过“中俄大战”。“东
海觉我”在《新法螺先生谭》中,描写中国万吨军
舰巡行在地中海。这个场面直到 100 多年后的今
天,才通过中俄联合军演成为现实。
不过,这些作品往往多有自我安慰的色彩。无
论军事还是科技都相当概念化,没有认真的思考和
细致的描写。相比之下,笔名为“笑”的作者创作的《空
中战争未来记》
①
则是比较纯粹的军事科幻小说。这
篇小说完全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认真构想空战在
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篇小说创作时,飞机
刚刚问世,尚未显示其军事甚至民用价值,飞艇还
是空中霸主,并且,德国在这个领域领先于其他国
家。所以,小说中写的空战是飞艇大战。德国人运
用先进飞艇战败俄国,降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小
说还描写德国人运用飞艇迅速投送大量军队到远方
战场,所以,它也是一篇描写空降兵战术的科幻作品。
相对当时其他作品来说,《空中战争未来记》特
别能显示科幻的特点,就是超越民族之上,纯粹从
科学理性的角度去预见未来的可能性。小说描写欧
洲战场,全篇提到中国只有一句话 :“此时吾中国亦
雄飞于地球,以千九百十九年吐莫斯苦条约,遂奄
有亚洲之西伯利亚地,为强国中之最安稳者”
②
,置
身于小说描写的世界大空战之外。
不过,以今天分类明确的文本标准来看,《空
中战争未来记》几乎不算小说,只能算为小说设定
的背景提纲。全篇只有一个人物——俄国将领斯威
露。小说描写他带领俄国飞艇部队大战德国空军,但
既无对话也无动作描写,只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
晚清科幻洋溢着后来少有的乐观主义。知识界
仿佛从漫长的隧洞中看到阳光,认为有了科学,国
家即富强在望,中国定能称霸亚洲甚至世界。
三、民国军事科幻
从文本角度讲,民国科幻是白话文,对科技概
念的描述较文言文更为准确。民国时期中国已经有
了科技队伍,民国科幻的作者对科技人物的描写也
趋于现实。
《水底潜行艇》发表于《小说月报》1918 年第
九卷第八号。当时一战接近尾声,中国已经对德国
宣战,但只派出劳工到欧洲,而德国正对协约国进
行“无限制潜艇战”。《水底潜行艇》即以此为素材,描
写一艘德国潜艇偷袭中国军港里的盟国军舰,一名
在舰艇上工作的中国水手遇袭落水昏迷。在医院
试阅到此结束,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正版文献。如因学习需要阅览全文,请联系站长。